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培训专题
【本专题只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定制(有一定人数要求),不面向个人学习】
更新日期:2024-02-20 访问次数:6826次
农村宅基地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难点,不仅要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要服务和服从于未来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2018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拉开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序幕;2020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强调“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培训对象】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党政干部。
【培训地点】浙江大学各校区。
【培训师资】高校学者(以浙大为主)、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和智库行业专家等一流教师队伍。
【培训费用】根据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
【培训证书】浙江大学颁发的“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课程设置】课程仅供参考,可根据委托单位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培训方式】面授学习(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线上学习(录播、直播等相结合);混合式教学(面授学习、线上学习等相结合);“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仅供参考)
|
天数
|
创新“三权分置”思路
|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
半天
|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迁与补偿条例解析
|
半天
|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
半天
|
|
耕地保护与农村宅基地管理
|
半天
|
|
农村空心化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功能作用、潜在风险
|
半天
|
|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解读和集体建设用地有效利用的具体实现形式
|
半天
|
|
乡村规划设计、农房设计及落地
|
半天
|
|
城乡土地统一市场中的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和完善
|
半天
|
|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与方式
|
半天
|
|
用私法的理念和方法破解土地管理存在的法律难题
|
半天
|
|
土地增值税实务及风险防范
|
半天
|
|
市县乡村为重点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统一用途管制
|
半天
|
|
激发宅基地活力
|
《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解读
|
半天
|
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
半天
|
|
做足乡村旅游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大目标
|
半天
|
|
乡村优质旅游的业态培育与民宿产业发展
|
半天
|
|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春晚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
半天
|
|
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
半天
|
|
乡村休闲农业的一二三产业组合
|
半天
|
|
品牌、产品、节会、文创——旅游目的地四大IP创新
|
半天
|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助推乡村振兴
|
半天
|
|
加快房地一体化改革
|
房地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
半天
|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创新
|
半天
|
|
城乡融合发展
|
新城镇化视野下城乡一体发展的国家战略与践行创新
|
半天
|
基于城乡融合,产业生态系统体系建设的模式探究
|
半天
|
|
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
半天
|
|
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旅游融合发展视角
|
半天
|
|
浙江特色与浙江经验
|
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政策创新
|
半天
|
杭州市法治国土建设的实践
|
半天
|
|
浙江特色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与拆迁安置房模式研究
|
半天
|
|
浙江乡村振兴的先行探索和城乡融合发展
|
半天
|
|
现场教学
|
主题:“两山”理念发源地
|
半天
|
主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
|
半天
|
|
主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
半天
|
【培训保障】
1、办学设施:现有报告厅、U型教室、情景模拟室等各类教室,为教育培训提供了完善的教学保障。
2、住宿服务:除新宇培训楼、干训楼、浙江大学培训服务中心、神农宾馆等校内住宿外,还与校园周边近百家宾馆签订了合作协议。
3、饮食服务:校区内现有自助食堂、怡和楼自助餐厅、池畔苑餐厅、神农海鲜坊等可提供饮食服务。
4、生活保障:校区图书馆拥有藏书百余万册;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设施齐全。
【全过程质量管理】
1、培训前:组建项目工作组全程服务,并公布联系方式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成立班委会,明确班委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2、培训中: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监控课堂纪律;专、兼职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并提交质评报告;建立微信工作群和质控日报机制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
3、培训后:将从项目概况、教学安排、学风建设、学员反馈等方面认真总结培训实施情况,形成该培训项目的质量报告并及时送交委托单位。
【联系方式】
0571-86971085、8827307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