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5时1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浙江大学研制的皮星三号A星。
浙大微小卫星中心副主任、皮星三号A星副总设计师王慧泉教授17日告诉记者,皮星三号A星是一个边长25厘米的立方体,搭载球状载荷,卫星总重20千克,主要用于雷达和地面测控设备标校,同时对星载综合电子系统等皮纳卫星技术进行在轨验证。
相比重达几百公斤到几吨的大卫星,质量为公斤级的皮卫星有许多独特优势:成本低廉,研制生产和发射周期短,功能密度与技术性能高,应急反应快、灵活性强。中国发射的首颗皮卫星就在浙大诞生。
王慧泉介绍,皮星三号A星从研制到成功发射历经10年。“这颗皮卫星功能集成高,又要满足复杂任务需求,我们在减重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王慧泉说。
在皮星三号A星前,已有4颗浙大自主研发的皮卫星在距离地球640公里和525公里的两个轨道上工作。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已进入太空工作约10年,两颗“皮星二号”卫星入轨服务约5年。“皮星一号A”是一对孪生星,每96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天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一次通信联系,传回轨道定位、健康数据、拍摄的图像等信息。“皮星二号”是中国首例承担重大试验任务的应用型皮纳卫星,其伞状天线结构含有多项堪称国际首创的关键技术,能在通信、地震监测、行星际探测以及新技术的演示验证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表示,皮卫星一直是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通信、遥感、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不远的未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皮卫星还将具有自主决策、数据处理和协同配合任务的能力。
(来源:浙大新闻办)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