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伟大,中国人民从觉醒到奋进。
建党百年之际,浙江在线在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特别策划推出《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系列报道。进山村、上海岛,我们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港口、下车间,我们来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阶段,或是热血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一往无前的新时代,总有光芒在引领着我们。
在这里,见证坚守信仰的力量,重温追逐梦想的努力。
灵秀杭州,久负盛名。
穿越建党百年历史,雅士风骨仍在,但除却湖光潋滟,在时代奋进中杭州磨砺出更丰盈的气质:红色年代的坚守信念、发展大潮中的创新精神、现代化新征程里的开拓智慧……
4月底,浙江在线“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采访组记者走进这座光荣与梦想的城市。我们站在这扇窗前,与历史打个照面,去追寻她前进的足迹。
守初心
湖光山色里的红色记忆
西湖北延线,繁忙的北山街蜿蜒,路一侧是游人纵享的西湖美景、风花雪月,而另一侧的林间其实藏着杭州不少峥嵘岁月。
北山路84号,1949年5月以后,这里曾是浙江省政府的干部宿舍。如今此处已更名西湖山庄,一幢幢新建筑掩映于枝繁叶茂间,曾经的老楼几乎都已拆毁。往深处探寻,才能欣然寻得两栋具有民国特色的小楼,青砖黛瓦,搭配着红色窗格,指引牌上写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诞生在这里。1953年12月28日至次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这里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
“当时这是省委书记谭启龙的宿舍,得知主席要来,他坚持把这里让出来,供主席和宪法起草小组办公使用。主席住在刘庄(现西湖国宾馆),一般都是下午两三点到这里,经常忘我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去。”“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党支部书记魏凌俊介绍,“主席对草案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反复研究和论证,逐句逐条修改,许多条款还是他亲自起草的。”
更让人感怀的是凝聚在第一部宪法中的民主精神。“一方面主席和宪法起草小组在草案起草过程中是包容民意的,另一方面,五四宪法制定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是非常罕见的。”魏凌俊补充说,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又经过全国人民历时2个多月的讨论,全国共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要知道当时全国人口也就6亿左右,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了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时至今日,宪法已经经历了多轮修订,但许多重要制度和原则,都来源于1954年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坚持、完善和发展。
穿越历史而来,初心依旧不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前,一块宽5.4米的宣誓墙凝聚着五四宪法精神,长宽之和7.7米又代表着伟人曾经在杭城伏案的77天。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誓词被政府公职人员们一次次地念起,历史与当下实现了亲切对话。
闯天下
免费开放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
湖光山色里建国初期的峥嵘岁月犹在,碧波荡漾中,发展大潮滚滚而来,杭州创新敢为的精神焕发。创新,从一池碧水的开放说起。2002年国庆,西湖环湖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西湖成为全国第一个不收费的国家级5A景区,并在2011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依然免费开放,许多关于“变化”的故事也就此泼墨舒展。
湖水荡漾,水面上晃悠的一叶叶小舟把西湖变迁嵌入许多人的岁月。绍兴人吴光华自1990年就开启了他与西湖朝夕相处的人生,提起西湖的变化,他每每能宏观到背景、精确到细节,“90年代来杭州玩的往往都冲着三潭印月、断桥这几个著名景点,但随着2002年西湖免费开放,更多人知道西湖里还有值得一看的精品小桥流水。”
心向百姓,还湖于民,西湖的开放与包容吸引了众多游客,但随之而来的大量人流成为一大挑战。治理者们用创新与为民予以回应,岳庙派出所的老党员、老公安李剑是其中兢兢业业的一员。作为西湖核心景区的守护者,三堤两山一街(苏堤、白堤、杨公堤;宝石山、孤山;北山街)都在岳庙派出所的辖区范围,李剑表示,派出所成立之初即带着“精忠报国”的红色基因,而以“忠”文化为核心锻造的这支红色警队,在景区管理中不断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方法,努力为开放式景区管理寻找最佳方案。
他介绍说,派出所以服务老百姓为抓手,不断创新提升管理机制。所里发明了“长缨在手”可视水下打捞杆,及时帮游客打捞落水的物品;设立李剑调解工作室,以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在当地,不耽误游客行程……
党建引领,创新为民,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一次次务实求索给西湖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让变化的见证者由衷地获得归属感,“西湖景区这20年的变化,是杭州这个美丽城市的名片,也是浙江的一个重要呈现窗口。”民警李剑表示。
追梦想
奔涌数据中的智慧之城
创新敢为源于智慧,智慧的生命线则一直贯穿于杭城,并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演绎出新的姿态——城市大脑。
西湖景区往西南方向约10公里,便是杭州城市大脑的策源地——云栖小镇。也正是这里,让杭州走进“云”时代,续写梦想蓝图。“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走进位于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迎面而来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时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此前,城市大脑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2012年12月杭州举行民营企业峰会,一位浙商因路上拥堵开会迟到。时任浙江省主要领导听闻后,承诺5年内治堵。”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城市大脑推进处副处长屠友军说,“城市大脑最初就是源自于这样一个‘命题作文’。”
2016年4月,杭州11个政府部门和13家企业的上百位工作人员,齐聚云栖小镇,探讨如何让杭州交通变得更智能,“城市数据大脑”这个新概念,由此诞生。“当时用企业捐赠的500套服务器,在云栖小镇搭建了一个模拟环境,9月在萧山区市心路进行了测试,效果非常好。”截至目前,通过杭州城市大脑,杭州中河上塘高架22公里里程,出行时间平均节省4.6分钟,约为10%;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15%。
经过交通领域的试水,杭州将这一改革推行到更广泛的领域,开拓之举也纷至沓来。2018年10月,城市大脑启动百日攻坚,由此开启“治城”探索,应用场景也从交通向旅游、卫健等扩展;2019年第三季度,“数字驾驶舱”上线,市级、区(县、市)级、镇街级和市级部门实现互联互通;2020年,突遇疫情,杭州用大数据赋能疫情防控,“一骑绝尘”健康码,让整个中国看到了杭州的数字智慧。
今年2月开始,浙江省对数字化改革进行全面部署,杭州借助城市大脑这四年多来的探索和建设,已然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等综合应用上形成了特色场景并有了显著效果。“从数字浙江、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到今年的数字化改革,数字基因一直贯穿于杭州的发展之中。”屠友军表示。
围绕数字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杭州在今年3月底提出,将通过对城市大脑的迭代升级,让城市大脑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让其作为数字社会的“大脑”和“中枢”,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在全省数字化改革中更好发挥头雁作用,努力成为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
回溯历史,碧波蕴丹心;望向未来,智城续盛名。杭州也正以“数智杭州”开启新阶段的建设步伐,为重要窗口做出自己的努力。
寻访感悟:
回望百年,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也是一代代人独具时代风貌的奋斗史。于杭州,山水灵秀是她的底色,而其此后的奋斗、创新与开拓精神,则更显其特色与亮色。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门前枯荣几十年的紫藤,曾与历史人物们相识,又与当下的参观者们打照面;拆去围栏的西湖,一橹船桨划开碧波不留痕迹,恰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低调蕴藏于为民的贴心中;再到充满智慧的云栖小镇,奔涌的数字里浓缩与凝炼杭州的衣食住行,技术虽仰之弥高,落脚处却总是极其务实而接地气……
从西湖的波心泛开,沿历史的足迹回溯寻访,我们屡屡感受到,杭州的信仰力量、红船精神与奋斗梦想似乎都因这湖光山色充满着独特的浪漫主义气息。当然,这样的浪漫兼具奋进的精神内核,无论是革命年代的老一辈还是一代代步履追随的共产党人,他们的开拓之路都值得我们反复咂摸,汲取力量,这个城市的刚柔也需要我们细细体味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