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义乌市场第一代经营户:“义利双行”是义乌的商魂

发布日期:2018-09-30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义乌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地名。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的敲糖换鸡毛,到如今万商云集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从一个浙江中部的偏僻小山城,到现代商贸城市,义乌的40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的缩影,更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影响全世界的缩影。
 
 “农妇与县委书记之争”催生市场
2017年,一部讲述义乌改革发展历程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登上大屏幕,陈萍、冯爱倩、何海美都是剧中主演的原型人物。“剧里的‘冯姐’应该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众多义乌人的缩影,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冯爱倩说。
 
时至今日,义乌当地还流传着,正是30多年前她和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的一次争吵,“吵”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雏形。而实际情况远比“农妇与县委书记之争”事件复杂得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5个子女的冯爱倩,为了养家糊口,开始提心吊胆地做起了小商品生意。
冯爱倩
 
“在当时,做点小生意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割的。所以我就想着弄个合法证件,光明正大地做生意。拿着这个证,我光明正大地走进百货公司进货了。面对百货公司的售货员的时候,我的腰杆都挺直了。”第一天,冯爱倩净赚了6块多,这让她欣喜不已。在当时,有一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搞自由市场经营,要被有关部门“禁、阻、限、关”。
 
回忆起那段被“打办”围追堵截的日子,冯爱倩至今还会掉眼泪。她想不明白:明明自己有许可证,辛辛苦苦赚点小钱,怎么还成了“投机倒把”了?冯爱倩决心讨个说法。于是有了“农妇与县委书记之争”事件。这个事件的结果是,冯爱倩得到了谢高华的允诺:“你先去摆好了,我会告诉有关部门不来赶你。”争吵事件以后,谢高华和县委班子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对义乌进行调查研究,还开了多次研讨会。
 
从市场开放到“兴商建县”
不久,义乌不少商户接到县委通知,列席全县的乡镇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谢高华明确提出:“要引导农民进城经商,大家不要眼红,谁若眼红要整他们,决不允许。”谢高华说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何海美没鼓掌,她激动地哭起来。这位普通的经营户,在1980年,已经有了五万块存款。
 
1978年,何海美在部队当兵的哥哥回来探亲,随身带了几张古装电影《红楼梦》的照片和明信片。当时,《红楼梦》正热映,她想到了卖照片赚钱。她看准电影院门口的位置,第一天开张,何海美就赚了6块钱。义乌廿三里集市出现后,许多早期的义乌商人从这里淘到了第一桶金。何海美在集市上卖电影剧照和明星照片,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成了“万元户”。
 
“当时卖画片采取的是‘打游击’战术。‘打办’虽然不时要来管,但还是斗不过我们的‘游击战’,再加上政策已经有所松动,打击也没有以前那么严厉了,来设摊的人有增无减。”何海美回忆说。
 
这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对个体经营户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不但不对经营活动加以干涉,反而主动地引导、扶持个体户逐步地走上正常轨道。
 
1982年9月,义乌县委作出决定:稠城镇和廿三里镇两个小商品市场率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同年11月,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市场开放后,义乌的大街小巷挤满了摆摊的人,摊位一直摆到县委大院大门口,产品有上千种。
 
1984年底,义乌县委县政府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兴商建县”的战略,确定商业为义乌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义利双行”反哺社会
《鸡毛飞上天》主角陈江河的原型之一、东银集团董事长陈萍是义乌的传奇人物,也是当时义乌最大的纽扣供应商。每年的春节和元宵前是纽扣生意最好的时节,陈萍便趁着这个时候开着拖拉机出去换鸡毛,买回来的纽扣再拿到廿三里去卖。
东银集团董事长陈萍
 
和冯爱倩、何海美等第一代商户一样,白手起家的陈萍得益于义乌市场的开放。“当其他地方还在讨论的时候,义乌已经做了,有先发优势。如今全世界没有一个商帮有义商经营的范围之广,经营的商品有180万种,遍布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经商传统、勤耕好学、政策扶持是义商腾飞的三大主因。”陈萍说。
 
回顾近40年义乌崛起的道路,陈萍、冯爱倩、何海美等老一辈义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在成功之后,他们没有忘记反哺家乡,反哺社会。2000年以后,冯爱倩慢慢把生意转交到了儿子手中,一头扎进了市场管理的工作中。如今,已经退休的她被聘请为义乌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经常进行送文化下乡活动。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何海美每年出资数万元用于体育舞蹈健身事业,并被推选为义乌市体育舞蹈协会会长、浙江省体育舞蹈协会主席,推动了体育舞蹈健身事业的发展。如今在义乌,参与体育舞蹈健身的已达数万人。
 
作为义商总会会长,陈萍每年都会安排一场高规格的专家授课,不仅服务好成员企业,更要做好”大服务”,共同服务于家乡招商引资引智、服务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而每年举办的义商大会,不只是义乌人的大会,更吸引着更多世界各地商人为义乌发展出谋划策。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义乌人,万众创新,点石成金,义利双行义乌人。”陈萍把“义乌精神”写进了歌曲《我们义乌人》里。在他看来,“义利双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义乌的商魂,也是义乌市场经久不衰的法则。
 
(来源:浙江在线网)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4695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测研讨班

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研究...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浙大举办供销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专题研修班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浙大举...

辽宁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二批线下集中培育学习在浙大启动

辽宁省2024年乡村产业...

河北省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厅委托浙大举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培训班

河北省委组织部、农业农村...

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举办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管理干部培训班

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举办贯...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