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家国企“结盟”,这事刚刚发生在宁波。
11月27日上午,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从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上得到一个重磅消息:三省一市上百家国有企业正式“抱团”,组成了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资百企合作联盟。
其中,发起方是四家国企:上海长三角投资公司、江苏省高科技投资集团、浙江省海港集团和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分别来自沪苏浙皖。
这个强手云集的联盟,究竟想干什么?
作为今年的轮值理事长,浙江省海港集团董事长毛剑宏介绍,该联盟致力于打造“改革发展经验交流平台、重点课题研究平台、重大项目对接平台、产业创新赋能平台、资本战略协作平台”五大平台,将助力拓展长三角国有经济发展优势,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
毫无疑问,这个联盟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作为目标,这正是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所在。
国企之间的跨省市强强联合,会产生怎样的发展效应?长三角已有先例不少——
2019年,长三角拥有港航业的两大“世界冠军”,一是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一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这两个世界大港“握手”共同推进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一下子提升了我国国际港航竞争能力和世界航运体系地位。
202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入股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交易市场。促成这事的正是物产中大,将其持有的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10%股权,协议转让给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浙沪共建期现一体化国际油气交易市场,大大提升了中国油气市场的国际地位和定价话语权。
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国企强强联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挤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空间,而是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参与到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之中。
因此,回头再来看这次“结盟”,其意义就非比寻常。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长三角一体化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国资国企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为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个新成立的联盟,究竟准备做点什么?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记者听到几个高频词汇:基础设施、产业科创合作。
其中,联盟章程中是这么说——
协同促进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充分利用市场作用,促进联盟企业对接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联盟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交流协作,助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协同推进产权交易合作,助力完善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服务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建设,合力促进要素配置一体化。协调推进联盟企业深化资本合作,助推发起设立聚焦长三角区域投资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相关符合条件的联盟企业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金。
“结盟”现场,很多国有企业掌门人纷纷表示,国家所需、社会所求、百姓所愿的事,这正是国有企业应该做的:
“其他市场主体一时半会干不了,或不愿干的事情,就由我们来干!”
“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大、周期长,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来领投!”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企正在激流勇进。
.jpg)
推荐课程:国企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国企改革投融资创新与企业资本运营;深化国企改革路径探索——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下的网络经济与企业转型;浙江经济、浙商精神及其启示;国企的党建工作与廉政建设;国企改革战略营销与强势品牌策划等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