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5G基站越来越多,它的辐射会造成危害么?

发布日期:2020-07-03
 
       完全不必谈“辐射”色变。
 

 
       在正式开启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来抛出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两个小故事。
 
       2020年5月,我的太原市手机号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5G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比家用电吹风机和电磁炉还小,大家不必谈‘辐射’色变(市工信局宣)”。6月,一位朋友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旁边刚建的5G基站被业主投诉,最终达成协议“限期拆除”。
 
       这两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共同瞄准了一件事,那便是5G辐射问题,这也成为了5G商用初期比5G信号更受普通用户关注的问题。
 
       2019年5月,搜狐CEO张朝阳曾公开表示,在其认知下,5G毫米波的高频对人体的危害是更大的。尽管张朝阳随后收回了自己的论点,但是5G辐射的问题却时不时还是会引发讨论。那么5G辐射到底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科普。
 
01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但基本无害
 
       众所周知,目前常见辐射危害主要包含三种,核辐射、宇宙辐射、以及电磁辐射,其中电磁辐射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唯一可接触到的辐射危害。而5G便属于电磁辐射一栏,也正因如此,5G辐射问题自5G商用以来便备受外界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电磁污染已被公认为第四大公害。国外公开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在电磁波磁场中,白血病发病为正常环境中的2.93倍,肌肉肿瘤发病为正常环境中的3.26倍。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没有必要谈“辐射”色变,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磁辐射的世界,无论是我们每天工作生活使用的手机电脑,还是我们所处的大自然环境,就连我们每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电磁辐射源。辐射定义显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零下273.15℃)以上,都会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便被称为辐射。
 
       其中,人体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表现为热辐射,而从本质上来说,热辐射为电磁辐射的一种,主要依靠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如可见光、红外线等)传播,红外线对人体的热效应最为显著,这也是红外线测温仪在疫情期间得以被普遍应用的重要原因。
而大自然中的电磁辐射最强的莫过于太阳发射出来的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其中红外线和可见光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而对于人体有害的紫外线则大多会被臭氧层隔离。
 
       事实上,如果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来区分,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其中电离辐射主要为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宇宙辐射和核辐射,其中医院中的X光(射线)便属于这一类别,不过极短时间的X光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极小的,致癌概率约为0.000506%,但是女性在医院拍完X光片后医生仍会建议不要近期受孕;而非电离辐射的主要表现形式便为低能量的电磁辐射。
 
       从物理角度而言,电离辐射之所以有害,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电磁波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便越高,而当光子能量高于物质分子化学键键能之时,生物的蛋白质和DNA等分子便会遭到伤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发癌变。实验数据表明,当电离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一次性)时,医学上便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
 
       而生活中常见的电离辐射可以说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统计数据显示,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仅为2.4毫西弗,其中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1毫西弗。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王仲文曾表示,“使用大理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家庭,如果不通风,朝向不好,每年接受到的电离辐射也只有4~5毫西弗。”
 
       而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8电子伏特(700nm红色光)到3.1电子伏特(400nm蓝色光)之间,而人体内分子的化学键键能约为2~10个电子伏特,因此一般而言可见光对于人体是无害的,但波长极短的可见光对于人体也是有一定危害的,而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波长则相比可见光要更短。
 
       正常情况下,波长较长的可见光(频率范围一般为380~750THz)、以及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包括4G、5G蜂窝移动通信技术,频率范围为300kHz~300GHz)是不会破坏分子化学键的,即不会引发电离辐射,而此类辐射的主要危害表现形式为热效应和感应电流。其中,热效应可以简单理解为电磁波可以驱动极性分子做震荡运动,加速物质内部的分子相互碰撞,使物质表面温度升高,而电磁炉的发热原理便是如此,这类危害对于人体最大危害或许便是皮肤晒伤了。
 
       而产生感应电流主要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导体,任何导体在交变的电磁场中都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而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需要生物电信号进行交流和控制,因此如果电磁辐射产生的感应电流高于人体所能承受的阈值便有可能引发人体不适,但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产生的电流都不会高于这一阈值。
 
02
5G电磁辐射不足为惧
 
       作为波长长、频率较低的电磁波(相对有害电磁波),包括5G射频辐射在内的无线电波电磁危害主要表现在令人体产生感应电流和产生热效应,从而引起身体不适,比如长时间对着电脑脸部发热,煲电话粥耳朵发热等,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电磁辐射对于人体会产生实质病变危害,国际上仍处于争论状态。
 
       美国食品和药物协会(FDA)2018年公布的一份声明显示,目前手机射频能量还处于安全限制内,对公众健康没有太大影响,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也没有正式将射频辐射列为致癌物质。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却将射频辐射归类为“可能致癌”,不过目前“证据不足”。同时,如同4G一样,目前也尚无证据表明包括毫米波在内的5G无线电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致病风险与你每天喝的咖啡基本一样。
 
       那么5G辐射究竟有多大呢?专业测试人员的一组测试数据显示,手机通话时的电场强度值(可以用来代表辐射强度)为4.06V/m,电视机电场强度值为1.18V/m,电脑电场强度值为2.13V/m,电吹风电场强度值为3.59V/m,微波炉电场强度值为31.82V/m,而当距离5G基站10米,基站电场强度值为1.84~2.37V/m。因此,目前来看,5G基站辐射可能还不如你每天使用的电吹风机高,同时手机只有在通话时的辐射最高,待机时其电场强度检测数值一般小于1V/m。
 
       对此,专家表示,“墙体、楼板等阻碍物也能起到很强的阻隔作用,因此基站电磁辐射安全可控,正常情况下,基站的电磁辐射是满足国家标准的,居民完全不必担心基站的电磁辐射问题。”
 
       而中国电信则公开表示,“首先,5G基站的功率和辐射量本就很小,都在国家规定的安全值之内。其次,基站通常离我们比较远,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另一方面,中国通信基站的辐射标准是远低于世界水平的,数据显示,中国4G基站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标准为40μW/cm2,而美国和日本均为600μW/cm2。而到了5G时代,中国这一标准仍小于40μW/cm2。同时,由于基站数量越多越密辐射反而越小,因此更密更多的5G基站相比4G基站辐射则会更低一些。
 
       从科学角度而言,面对即将遍布全国的5G基站和普及的5G手机,我们完全不必恐惧。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中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中国正处于5G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而5G也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延伸阅读
推荐课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建设网路强国的战略任务——5G时代机遇与变革;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技术与创新驱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区块链落地应用和价值分析的产业研究;借助企业上云,深化企业升级等
 
(来源:人民数字与品玩联合出品)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发布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1755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讨班

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20...

湖北省基层卫生协会在浙大举办领军人才培训班

湖北省基层卫生协会在浙大...

浙江省委统战部(省侨办)委托浙大举办侨商青年企业家研修班

浙江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在浙大举办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民政厅...

辽宁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浙大启动

辽宁省2024年乡村产业...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