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唤醒“沉睡”的海岛古村落 舟山实现村落保护村民增收双赢

2018-12-07
细雨绵绵,舟山市定海区马岙村楼门街一幢古建筑门前,带着各色雨伞的游客鱼贯而入。“嘿足、嘿足”,院子内屋檐下,村民们正在演示人工蒸年糕粉、搡年糕团的传统习俗。
 
扯雪花团、盖红印、沾红糖,游客们在体验中唤起儿时的记忆。这是舟山历史文化村落——马岙村风情一条街上的情景。
 
近5年,舟山共有34个村落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古韵、乡土气息、文化积淀的美丽海岛乡村,实现了村落保护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建立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管理监督制度,成立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落建设领导机构,2013年以来,舟山市各县(区)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中,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乡镇(街道)作为实施主体,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小组,配强工作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引导渔农民科学、有序、适度发展历史文化村落的乡村旅游,培育省市级“渔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发展渔农家乐休闲游、海岛体验游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与村落保护的良性互动。”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部署,对每个历史文化村落进行规划编制;根据村庄创建主题,明确村落的“功能、规模、特色、发展方向”以及“建筑、立面、小品、村道、产业、综合体”的定位,为历史文化村落在保护利用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南。
 
嵊泗县花鸟社区在《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保护利用规划》中,合理安排村民住房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使生活在其中的渔农民群众同样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已成为舟山民宿业发展的典型社区。岱山县东沙古渔村打造舟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展示基地及保护传承基地,集剪纸、贝壳、船模、煮盐、木偶戏等非遗产品现场制作、展示、销售、互动体验为一体的非遗精品街已经形成。“中国海岛第一村”定海区马岙村聘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作为规划设计单位,形成以“耕-读-渔-盐-商”为主要景观的休闲游线。
 
资金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市多渠道参与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格局初步构成。设立历史文化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和项目资金预估方案制度,每半年向村民代表大会或“项目建设委员会”提交一次。设立财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向全体村民公开财务支出情况;对拆迁、改造和修缮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东沙村3年时间通过省、县、镇三级补助配套方式,投资4000万元,完成古建筑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与景观项目建设、文化与旅游发展项目等7个主项20余个子项,古村面貌焕然一新。
 
嵊泗峙岙村3年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900余户民居外立面色彩改造项目完成后,该村获得了“2015年全国人居经典环境金奖”。普陀区横街村通过村民集资和村委出资方式,共同修缮翁家祠。岱山县石马岙村村民自筹30万元完成石马岙历史文化展览馆修建。
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循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思路,走差异化、错位式发展之路,舟山市全面挖掘历史文化村落中能反映渔业、渔村、渔民、渔俗、渔文化的历史遗存,不但实现了传承舟山历史、弘扬新区海洋文化之目的,而且让当地村民尝到了保护“活化”利用的甜头。在面积仅2.95平方公里的普陀东极东福山岛,40多家民宿在旅游旺季一房难求。岱山秀山岛秀北村通过对厉家四房五房、兰秀博物馆做部分修复等13个项目的实施,正迎接秀山大桥开通后新一轮民宿投资的到来。古韵新味,古色飘香,如今,舟山34个历史文化村落也已成为全市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支点,其总数虽占到全市村落数的10%,但游客接待量占全市乡村游客接待量的3成多。
 
(来源:浙江在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1057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山西省委党校第23期省管干部赴浙江大学培训学习

山西省委党校第23期省管...

四川省人大干部赴浙大举办信访工作培训班

四川省人大干部赴浙大举办...

安徽省委组织部、生态环境厅委托浙大举办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专题培训班

安徽省委组织部、生态环境...

河北省工商联组织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来浙大培训学习

河北省工商联组织年轻一代...

天津市委党校与浙大共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研讨班

天津市委党校与浙大共办学...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