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浙”五年,浙江大学发展建设成效

发布日期:2023-04-14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过去五年来,浙江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迈出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坚实步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通讯,全面呈现五年来浙江大学发展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在高远使命引领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浙大情怀”——定点帮扶的云南景东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帮扶事迹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勇当“国家队”,荣获12项个人和集体国家荣誉;承担“山海”提升工程47%的工作任务,组织选派援疆、援青、援贵医疗专家300余人次,健康扶贫的“台江经验”获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这是“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浙大实践”——与全国17个省份和30余家央企、大型国企、顶尖民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浙江及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每年输送近50名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赴省内各地带领当地农民产业致富;支持对口支援的7所中西部高校实现快速发展……
 
       春风浩荡,使命催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五年来,浙江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擦亮大学底色,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1
创新迭代,“浙大模式”提档升级
 
       什么是服务社会的“浙大模式”?从评价角度来说,就是要讲政治、有组织、讲成效、有未来。
 
       2005年,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成立,开启了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2021年4月,浙江大学召开国内合作大会,高质量高水平谋划新发展阶段国内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学校社会服务工作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质量。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召开有关校外平台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校设事业单位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构建了校设事业单位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归口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具体指导和管理、平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许超,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他对深入推进地方服务有着自己的构想:“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州生态、人文、产业的组合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将进一步扎根湖州,更好地发挥科研服务地方的优势。”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自落地湖州以来,科研团队已开展河湖管养智能机器人、人体细胞“摄影家”等一大批研发项目,其中数字经济相关项目占90%以上。由许超团队研发的会自主导航、编队飞行的微型空中机器人蜂群精彩亮相北京“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浙江展区。2022年5月,这群空中机器人还以封面论文的形式“飞”上了世界机器人领域权威期刊《科学·机器人》。据许超介绍,从图纸设计到硬件调试,从算法研发到代码编写,从实验测试到系统优化,该机器人蜂群实现了完全独立自主研发,将对工业界的机器换人和产业升级产生积极作用。
 
 
       从浙大校园出发,到省市的密切合作,奋力“走在前列”、服务“重要窗口”的浙大实践环环相扣。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随处可见浙大印迹:良渚实验室正在重大精神疾病、疑难未诊断疾病、血液与免疫疾病等领域集中力量开展重点攻关;正在稳步推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超重力多学科开放共享实验平台;位于青山湖科技城的浙大能源研究基地,正为环境保护和“双碳”战略提供科技支撑;杭州城投未来中心正式启用,“名校+名企”“产业+平台”的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正式开启……
 
 
       “良渚实验室是集疾病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我相信,这样灵活的运作机制对我实现理想和抱负有足够吸引力。”2022年6月,曾经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溶酶体和离子通道领域世界知名学者徐浩新回国,全职加盟良渚实验室。来到良渚实验室后,他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转化研究,希望能通过离子通道的研究开发出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物。
 
 
       一条走廊多片区域,昭示浙江大学社会服务“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智库报告,国家制度研究院的咨政研究,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的区域发展政策大脑……在每一项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项目中,浙大人始终竭智尽力,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构筑起学校独特的发展优势。
 
2
赋能发展,“浙大智慧”落地生根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浙江大学全球引才网络,各平台纷纷打出引智育人组合拳、按下人才高地建设加速键,以高水平人才引育推进有组织科研,为高水平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其中,“院士领衔”成为了助推平台发展“加速器”。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中科院院士、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的带领下,国内唯一的全链条开放式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创新平台顺利建成;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的带领下,“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节能低碳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已获国家工信部批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和吴飞教授牵头的“计算+”高性能机器学习及支撑应用系统,以及由周如鸿教授牵头的“计算+”智能化免疫抗原肽的设计与应用两项科研重大项目列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科研任务清单;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健康实验室联合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从两院院士到领域专家再到青年学者,良好的科研生态让研究者更专注地在关键领域攻坚克难,标志性的成果不断涌现,社会效益不断彰显:
 
       高翔院士领衔、与浙能集团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成果拿下浙江省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推动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领衔的“低成本低耗散钙钛矿高效发光材料及先进微显示应用”项目,拥有钙钛矿材料及发光器件相关专利20多项,其孵化企业温州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两年后获A轮投资3600万元,为温州战略新兴产业再添新的增长点;
 
 
       化学系李浩然教授协同化工学院陈志荣教授把实验室拓展到新和成股份公司的生产车间,在30余年的产学研中,助力于我国维生素及相关产业的绿色工艺研究与开发。相关研究成果获百余项专利,帮助企业成为首家单独招收博士后的民营企业,年营业额超百亿元……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五年来,浙江大学加快构建新型校地校企关系,深化与重点区域和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校地企协同打造校外科创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浙江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贡献浙大智慧、浙大方案。
 
3
产业共富,“浙大资源”惠及民生
 
       向上,勇攀高峰,百折不挠;向下,持续扎根、久久为功。五年来,学校发挥教育优势转变人群观念,凝聚科技优势赋能地方特色产业,依托影响力优势多渠道动员社会参与,突出组织力优势全方位构建协同机制,建立起“四位一体”长效帮扶的“浙大——景东”模式,成功实现景东县脱贫摘帽。
 
       如今的景东,一个接一个现代化大型种鸡场里,机械、立体的笼养模式,不同羽色和性能的高产种群,优质、抗逆、活力强的苗鸡一应俱全;联结着浙大与景东的紫金普洱已成为海内外校友钟爱的文化品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室野生菌长势喜人,一批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接棒开展支教和社会服务……
 
 
       “要在发展相对落后的龙泉,把汽车空调产业打造成‘世界单项冠军’。”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熊树生刚到丽水这个浙西南偏远山区时,本地汽车空调维修件企业大多采取作坊式手工生产,如今已拥有全国领先的汽车空调系统研发、检测、标准制订、成果转化创新综合体。“能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区域产业发展是科研工作者的光荣。”熊树生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楼兵干一再申请延期结束挂职,为解决梨、苹果等果树“枝枯病”带来了浙大技术与方案,也为浙江大学和塔里木大学在学科合作中搭建了重要桥梁。在她的持续努力下,全疆枝枯病发生面积由2018年的63万亩下降至2021年的15万亩,下降幅度达76%;发病株数从2018年的770万株下降至2021年的46万株,下降幅度达94%。香梨丰收、农民增收,楼兵干也成为了农民们争相追捧的“明星”,被亲切地称为“香梨女神”。
 
 
       在石河子、库尔勒和阿克苏,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张天真教授团队都有试验棉田,每年他和团队成员总要飞越4000多公里从杭州去新疆的几处棉田看看棉花的生长情况。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团队培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黄萎病的“浙金研2号”棉花新品种,解决了新疆棉花生产的难题,有望大面积推广利用。
 
 
       五年来,浙江大学累计派出200余人次担任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这支层次分明、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浙江省内各欠发达地区带去了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带去了美好生活、共同富裕。
 
       “我所理解的‘求是精神’不仅在学校要把学生教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担责。”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叶明儿在农村一跑就是35年。他推陈出新,改良种养技术,将发轫于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带到贵州湄潭;他建立湖州市第一个红美人柑橘设施栽培示范基地,优化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打破了湖州生产不出优质柑橘的“魔咒”,填补了湖州没有柑橘产业的空白。
 
 
       202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叶明儿“粮食英雄”的称号,这是25个个人或团体“粮食英雄”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浙大不仅在教学、学术上世界一流,对社会责任贡献上也是世界一流。获得世界‘粮食英雄’称号更是我们浙大的荣耀!”叶明儿说。
 
       五年来,浙江大学新增326个现场教学基地,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举办了系列培训项目,以干部教育培训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协助云南省委组织部、投资促进局举办恳谈会,是浙江大学推动干部教育成为深化校地合作有力抓手的成功实践。2022年7月11日,浙大干训基地、继续教育学院邀请校友企业家等,助力云南省创新开展“县委书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浙江行”。云南省41名县(市、区)委书记与189家世界500强等企业面对面交流,推动一大批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
 
       贵州绿茶比浙江龙井怎么样?怎么借助浙大茶学学科资源为贵州茶产业赋能?依托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贵州省茶叶生产经营领域的带头人来到浙大,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育。从种到产再到销的课程,帮助学员们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实用知识,赢得热烈反响。
 
       如今,全国每十名“头雁”中就有一人在浙江大学接受培育。一场场以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主题的名师系列公益直播,更是随着网络信号,传播到祖国大地,累计在线学习人数超300万人次。
 
 
4
大医精诚,“浙大担当”保驾护航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浙江大学坚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有所作为,全面提高学校优质医疗服务能力和社会声誉。
 
       这五年,高尖端医学科研不断发展——成立了国内首个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育部/发改委医工结合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迅速落地,多脏器衰竭与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答辩,与多家企业先后成立多个面向未来研究领域的联合研究中心……
 
 
       近日,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郭晓纲团队指导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吴延庆团队,成功完成了江西省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系统的首例临床应用,标志着江西省瓣膜介入手术及医疗器械创新水平迈入新征程。
 
       2021年,浙大一院获批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这是浙大一院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建设南昌二附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浙大一院江西医院)的一抹缩影。
 
 
       目前,有79名浙一专家派驻在浙大一院江西医院,全方位输出“国家队”医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让赣鄱大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花小钱、看大病、看好病。两院还不断丰富在手术指导、疑难病例诊疗、科技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浙赣医疗同质化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这五年,省域医学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在7家直属附属医院基础上,与省卫健委及杭州、金华、湖州合作共建了5家非直属附属医院;与绍兴、宁波、丽水、台州、舟山持续合作共建了5家合作医院,构建形成具有浙大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附属医院与省内百余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多元医疗协作关系,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医联体(衢州、义乌)“五横”与“五纵”融合发展,构建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帮扶机制,打造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助推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作为支援医院承担了全省47%的工作任务,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带到帮扶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新技术引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县域医疗带来可持续的、系统的改进、提升和转变。
 
       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优质资源在“山海”之间活起来。浙大二院以“智治”驱动区域医疗协作网建设,遵循”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探好“健康”路。在浙大二院推出的“山海·飞鹰”计划中,由浙大二院协同浙大医学院与7家“山海”分院面试后产生的学员与浙大名医一对一结对,在导师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学以致用,报送的课题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立项3项,在 3 家分院历史上均属首次。
 
 
       这五年,全国服务协作网络不断延展——组织派出援疆、援青、援贵医疗专家300余人次,以浙江先进医疗技术填补受援地区空白,其中健康扶贫的“台江经验”获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国家卫健委对口帮扶专项督导检查全国第一,1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过去,我这病要转诊到乌鲁木齐市的大医院,要费不少周折。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疗‘国家队’的服务,省事又省钱。”居住在新疆三师四十九团,患有抑郁症的麦麦提·赫力木(化名)感叹道。他口中“家门口”的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
 
       2022年10月,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浙大邵逸夫医院派出了30余名管理及骨干医护人员进驻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科研合作,10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速度快速提升,转外就医患者同比减少14.04%,建设成效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
 
       立定脚跟,背后青山飞不去。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从西子湖畔到天山山脉,从漠河之端到南海诸岛,浙大人用心用情用力,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谱写为人民谋幸福、为区域谋发展的动人乐章,澎湃且激扬。
 
(来源:浙江大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0571-86971085、88273072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1849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中国城发会城投专委会委托浙大举办城投大学堂专题培训班

中国城发会城投专委会委托...

教育部委托浙大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示范研修班(第九期)

教育部委托浙大举办高校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在浙大举办本科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在浙大举...

民建辽宁省委会在浙大举办全省机关干部和省直工委委员培训班

民建辽宁省委会在浙大举办...

山东省审计厅在浙大举办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业务骨干培训班

山东省审计厅在浙大举办专...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