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资源小省,号称“七山一水两分田”,土地资源尤缺,安吉余村人均耕地才半亩多。上世纪70年代,余村开始开山采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粉尘蔽日,安全事故多发。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调研,对村里主动关停矿山复绿的做法予以肯定:“你们下定决心关掉矿山,这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以来,余村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农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49598元。
王永昌认为,“两山”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诠释和集中体现。针对“两山”理念这一科学论断,浙江又是如何谋划并实践的呢?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王永昌表示,由片面强调经济为先到兼顾生态保护,再到生态优先,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战略方向明确,战略理念不断深化和提升。过去往往走先发展、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突出“以GDP论英雄”。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坚决摒弃粗放型发展老路,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理念到实践全面深化,实现从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向建设生态和美化生态的转变。
不断深化问题专项治理。“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王永昌引用马克思的名言说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常是时代进步的突破口。浙江省不断推进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将问题治理与发展相结合,先后开展并推进“千万工程”、“811”行动和“五水共治”。以17年前启动的“千万工程”为例,针对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发展滞后,尤其农村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3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最迫切,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最艰巨,改变农村面貌的任务最繁重”。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部署,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到2020年年中,浙江已建设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500多条。
不断深化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王永昌表示,浙江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形成了落实“两山”理念的生态制度优势。2017年1月22日,浙江推出了《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针对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等内容作了系统安排部署。同时,浙江正在加快构建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核心的“两山”转化评估体系和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平台,率先建立生态功能区(县、市)环境激励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并实行“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
▲ 王永昌在线讲授“践行‘两山’理念的浙江经验与启示”
浙江方案:“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间的有效转化路径
“不解决转化的通道、路径、载体,就可能端着‘金饭碗’没饭吃、讨饭吃,‘绿水青山’常常是镜中的花:看得见,摸不着,用不上。”在阐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王永昌从浙江省各地的具体实践案例入手,解析了浙江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浙江省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主要体现为推进生态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绿色发展成果案例(部分)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品。王永昌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具有文化性价值,即能为人类提供积累知识、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生态文化产品,同时也提供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截至2019年年底,浙江建成农家乐休闲特色村超过1100个,农家乐经营户2.2万户,带动就业超过100万人。
▲ 浙江发展生态文化产品成果案例(以安吉为例)
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溢价。王永昌将生态环境溢价的内容和方式归纳为四大方面:一是三大产业存量项目、产品的优化提升和扩容拓展;二是发展增量产业、项目,加强招商引资;三是通过优良的生态环境集聚人才;四是利用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四者往往是同步一体的。
▲浙江提升生态环境溢价成果案例(部分)
浙江经验:探索和实践“两山”理念的体会和启示
浙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生态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为“两山”理念在全国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必须坚持政治高位,形成推进“两山”理念的政治优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自觉贯彻落实“两山”理念,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全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必须坚持战略定力,形成推进“两山”理念的组织领导优势。长期以来,浙江落实“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不动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的决策部署,一届连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地践行“两山”理念,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两美”浙江,“两山”理念得到坚持、接力、落实、深化和发展,换来了浙江绿色发展的领先优势。
必须坚持进取担当,形成推进“两山”理念的生态建设目标优势。既要抓住生态文明的目标蓝图不放,又要担当有为,创新实践,不断提出更高目标、更高要求,适时提出“升级版”的行动计划。比如,推进生态由一处美向一片美、一地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常态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等提升。
必须坚持统筹整合系统思维,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形成推进“两山”理念的生态治理优势。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人文风尚、局部与全域(区域)、城市与乡村、美化环境与经营环境、政府与企业、治理与改革、激励与惩戒等统筹考虑安排,形成整体治理合力,提升综合治理效果。
▲ “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为全国各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总结和宣传浙江践行“两山”理念15年的成功实践,使浙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成果和鲜活样本,助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肩负“三个地”和“重要窗口”宣传者的使命担当,将“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专题,融入培训课堂。
近3年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109期、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605期,累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并组织了773期培训班、4.3万学员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余村开展现场教学和座谈交流,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深受各级委托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培训学员的广泛好评。
▲ 浙大继教院“两山”理念相关专题与典型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