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浙大科技带你“穿越时空”,良渚文化在互联网大会上“活”起来了!

发布日期:2019-10-22

       今年7月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这两天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复活”。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浙江大学负责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观众通过体感互动,可以身临其境体验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抬起双臂,进入互动画面。转动右手,选择场景。在“互联网+中华文明”——良渚文明主题展,只需简单2步,观众就可以进入时空隧道,而随着对生活场景的选择,体验者脚下的走步机就开始运转,体验者的画面实时出现在场景中,随着一排竹筏,顺流而下。两岸水草茂盛,先民或躬耕劳作,或筑造房屋,或作坊手工。随着走路速度的快慢,竹筏速度也相应变化。

       围绕良渚莫角山遗址开展的数字空间复原,让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为与家长带着小朋友体验。“我昨天就来玩过一次,还有几个地图没有走完,今天又来了。”小朋友在一边乐呵呵体验,家长则在另一边讲解画面中的文字介绍。

       “当观众选择走进博物馆项目时,还能够看到每一件良渚文物的来源、介绍等。” 项目总策划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教授介绍,挥动手臂,大家可以直接选择想要了解的“镇馆之宝”。

       宏大视觉冲击带来的古文明之美,利用了大屏幕和高精度场景渲染还原古迹,通过交互设备和深度相机捕捉抠像和动作识别,完成了观众与虚拟场景之间的交互。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勇超说,整个大团队的科技力量助推了现场的盛大展现。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等候区还设置了地面互动屏幕矩阵,利用雷达传感设备,捕捉人在地面行径路线,自动计算观众所在地面坐标并联动19个屏幕矩阵播放预设的高精度文物渲染画面。观众可以从一张卫星地图变换到不同的文物视频,同时支持多人观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讲解文物内涵。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围绕良渚五千年文明,浙大团队除了数字复原古迹,还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在现场,利用最新的5G通信技术,观众可以在移动轨道屏幕终端通过滑动屏幕,就能在大屏幕上流畅的观赏浙大艺博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全貌。王勇超介绍,系统对接了博物馆的现场视频直连,实现了多馆协同,线上办展,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观赏到各个博物馆收藏的精品内容。

       在数字图书交互系统中,记者看到浙江大学出版社围绕申遗工程出版的全套“良渚文明”丛书,以交互投影和触动展示的方式展示丛书精华,并配以视频解读,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良渚故事。“观众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带走丛书,慢慢品读良渚文明。”

       为了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的精彩呈现,王小松组织相关团队于今年3月开始策划,学校多个单位参与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鲁东明教授团队负责总体技术研发,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相关老师负责技术实施与保障,展览还得到了学校社科院、浙大出版社以及张克俊副教授团队等的大力支持,这一主题展是浙江大学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诠释与展现。

延伸阅读
推荐课程:《大(数据)智(人工智能) 移(移动互联网)云(云计算) 时代的思维变革》《以3D打印技术为例谈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G关键技术与行业应用》《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超精测试技术与新型传感技术》《文化科技的融合与数字文创经济创新发展探析——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为例》《非遗数据库数字化建设成功经验》等
 
(来源:浙大新闻办)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2810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贵州省委组织部在浙大举办“人工智能+新兴数据产业”专题示范培训班

贵州省委组织部在浙大举办...

广电总局委托浙大举办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与媒体发展研修班、“一带一路”国家大数据与5G发展研修班

广电总局委托浙大举办发展...

河北省成人教育协会在浙大举办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河北省成人教育协会在浙大...

重庆市财政局在浙大举办区县财政农业农村工作培训班

重庆市财政局在浙大举办区...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在浙大举办提升城市建设运营治理能力专题研讨班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在浙大举...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