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浙江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过去一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改革发展新成效进行了系统介绍。
自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强化使命引领、明确战略方向、凝聚师生共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着力打造五个“战略基地”和一个“坚强阵地”,积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着力构建群峰竞秀的世界优秀学科群”,过去一年,浙江大学深入落实一流学科生态体系实施方案,获批教育部首批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单位。“通过构筑学科生态体系、激发学科内生动力、加大拔尖造峰力度,学校正奋力推进一批学科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优秀学科。”浙江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朱斌说。
据介绍,浙江大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将资源汇聚到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的优秀学科,促进优势学科迭代优化。重点支持升级农业、药学等专业学位博士点,新增数字经济、中国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点,发展人工智能、海洋技术与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调研设计学科群、涉农学科群及涉海学科,创新学科范式及发展驱动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率先提出人工智能2.0学科理念,研发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国际领先的高性能区块链平台等。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红兵说:“学校始终践行国之大者的使命自觉,主动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使命愿景为引领,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以有组织科研推进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浙江大学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谋划筹建学校基础交叉研究院,成立物理高等研究院、量子精密测量研究院等。2023年,学校以第一单位且(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CNS主刊论文20余篇,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项,获评中国专利金奖1项。连续三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高校第一。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浙江大学制定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学校做实“启真问学”“教授学术小组”“青青计划”等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品牌活动,实施全国重点实验室“领航人才培养计划”,启动“浙大学子一站式科研导航平台”,280余个学生项目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摘得殊荣。学校毕业生赴国家重点领域、重要央企就业人数以及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均显著增长。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学校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葛坚说:“学校坚定不移担负起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使命,发挥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不断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2023年,竺可桢学院有10名本科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学院导学团队中超过60%的学生以第一负责人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训练项目。
为进一步将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中来,浙江大学加快打造卓越的教师队伍。在基础学科和医学领域各有一名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123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