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浙大培训 >> 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培训官网

/最新专题/

绿洲思享 智启未来|浙江大学校长学术沙龙聚焦智慧绿洲建设发展

发布日期:2022-11-11 点击次数:615次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10月28日、11月8日,浙江大学分别举办第17期、第18期校长学术沙龙,专题聚焦谋划智慧绿洲建设发展。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副校长王立忠、李晓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利中、高翔,嘉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锡锋,嘉善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志杰,与来自学校相关院系的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嘉善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围绕可持续发展、未来技术等主题开展交流讨论,共同为智慧绿洲的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吴朝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在嘉善布局智慧绿洲这一高能级创新平台,就是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国际重要的全球绿色科学高地、国际科创人才灯塔与长三角未来产业窗口。智慧绿洲建设要牢牢把握“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创(创新、创业、创意)”核心理念,以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实验室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打造面向未来需求的产业体系;坚持学科导向,关注学科知识体系迭代,在实际运用中实现知识体系新突破;坚持开放导向,依托学科交叉会聚组团发展,构建“1+1+X”的全球开放体系。

       吴朝晖强调,未来世界是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信息世界融通的四元空间,未来技术具有推动知识体系迭代、拓宽认识世界和科学研究尺度的作用,既是应用于未来的产品,也是通过技术集群推动产生新知识的学科体系。智慧绿洲要建立以未来场景为驱动的未来实验室,聚焦元宇宙和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结合赋能,充分发挥学校脑机智能、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学科优势,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组合式技术、动力系统等领域作为长远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未来智慧经济、智慧技术的发展寻找新路径。

       张锡锋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省也提出要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智慧绿洲的建设正逢其时、大有可为。智慧绿洲发挥浙大的科技、人才、智力优势,依靠创新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令人振奋,嘉善将以最优服务、最大诚意、最快速度,为智慧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各项工作。

       第17期校长学术沙龙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范骁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雄安发展中心主任、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宝梁,分别作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构想、可持续发展的雄安路径、生态文明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旨报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盛况,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鲲鹏计划专家、药学院院长顾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居冰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褚驰恒等专家学者,分别从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等维度,结合智慧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展开了专题发言。

       第18期校长学术沙龙中,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党工委书记林伟连,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徐贤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周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潘纲,分别聚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畅想、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智能等主题作主旨报告。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求是特聘教授吴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凌云,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范志忠,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叶 琦等专家学者,分别从未来规划、未来设计、未来影视、未来感知等维度,围绕未来技术展开了专题发言。

       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国际学术前沿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立足长远、前瞻谋划、统筹布局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驱动高质量发展。校长学术沙龙作为学科交叉会聚的品牌活动,自2020年5月以来已举办18期。校长吴朝晖先后与30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聚焦“创新2030计划”等交叉会聚前沿学术话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促进跨学科对话与合作,营造学科会聚生态,推进人才引领驱动,推动一流学科创新发展。

       活动由发展规划处、人才工作办公室、校工会主办,青年教授联谊会承办。

(来源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