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鼓重槌,奏出时代强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新征程上,浙江先行先试,肩负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的历史使命。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做大蛋糕”、构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前提。
挺进高地
打开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
共同富裕,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的坐标轴看,都是一场创举。夯实迈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基底,必须具有时代眼光、国际视野。
去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我省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方向——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加快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日前,甬江实验室、瓯江实验室两所省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前者朝世界级新材料创新策源地努力,后者则聚焦生命科学。“江河湖海”竞奔涌,创新之潮逐浪高。至此,6家省实验室实现三大科创高地的全覆盖。
“浙江建设省实验室,是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要坚持‘研究成果全国领先、拥有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标准,不断解决科技创新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计划高水平建设10家以上省实验室。目前,农业、海洋、航空、能源等领域的省实验室正在谋划推进。
数字化,不仅是我省高质量发展中的优势,更是引擎。共同富裕示范区本质上是重大集成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我省正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跃升。
自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以来,“浙江公平在线”“浙食链”“浙苗链”“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等一批覆盖发展各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成果相继发布,我省高质量发展效率持续提高。
“以数字化为支点,我省正撬动社会全面发展,这也是共同富裕的要义所在。”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继续探索完整的数字社会图景,探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
今年5月,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第三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正式授牌,这个旨在孵化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平台矩阵,成员达到20个。
据统计,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前两批13个新产业平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50亿元。2020年,前两批13个新产业平台实现工业总产值2578.56亿元,主导产业比重达82.2%。接下来,新产业平台将继续以全球先进产业集群为目标,整合资源,提升要素流动效率和发展效能。
“建设全球性发展高地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如果不把视野放远、格局放大,浙江便很难以‘重要窗口’的担当完成这项历史使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说。
打造枢纽
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成为新发展阶段我省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去年以来,全省总动员,书写着这份时代答卷——
杭州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不断谋求扩容;宁波建设大都市区,将舟山、绍兴、台州等地纳入规划;嘉兴、湖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高质量一体化迈上发展新台阶;温台联手,共建民营经济新高地;衢州、丽水借助大花园建设,培育浙西南“绿核”……
这背后,遵循着相同的逻辑,发挥比较优势,打造高端要素引力场。“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向都市区的竞争演化,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才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支点和枢纽。”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说,“浙江要继续以大都市区建设为抓手,整合优质资源要素,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重要场景。”
资源要素不仅要聚起来,更要动起来。去年10月21日,满载84个标箱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发车,驶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这是当年开行的第1000列“义新欧”班列。
1个月后,我省发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行动方案,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境,进一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造血通脉”的实践一浪高过一浪。今年4月,我省发布《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宁波舟山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引导物流、快递企业加强资源共享整合,构建城乡“最后一公里”末端网点共享设施网络,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助力国内大循环,并于2025年成为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省份之一。
“支点与枢纽是高端要素的聚集地、释能地。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做好提升与畅通两篇文章,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构筑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活化市场机制
共同富裕,共建共治共享。各类市场主体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力量。
在我省日前发起的“我为共同富裕献良策”活动中,不少企业家吐露心声——企业家要以身作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先富帮后富。
如何不负真挚心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活化市场机制,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反馈。
今年5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在苏州组织召开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泉州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温州两次作为我省唯一典型做了经验分享。
两年来,以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契机,温州通过柔性执法、创新破产机制、制定营商环境标准等手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突破百万,在册企业总量突破30万;今年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4.66万户,同比增长64.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市场主体在温州更好地扎根成长。接下来,我们将总结经验,推动‘两个健康’省级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发挥先行区引领作用。”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仅要优化营商环境,更要保护其创业创新创造的信心与热情。
今年5月18日,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在杭州举行,这也是浙江首次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召开全省性大会。大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对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予以高度评价:领跑全国,成绩优异。
“知识产权是市场主体的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就是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头雁计划”,培育一批专利组合和专利联盟,以知识产权“走出去”带动产品、服务“走出去”,推动评估交易资源向“浙江知识产权在线”集聚,实现价值评估、挂牌交易、质押融资、权属变更“一网办理”。
“全省800多万市场主体,不仅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开拓者,它们的健康发展,能为更多人提供迈向共同富裕的机会。”卓勇良说。
接下来,围绕做大“蛋糕”,我省将继续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体制机制,形成推进营商环境最优省和市场机制最活省建设体制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蛋糕”将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共同富裕的基础也将愈加坚实。
推荐课程: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科学内涵,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浙江智能物联网发展与智慧城市打造;互联网+共生共享共创共赢的逻辑与路径——宏观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科技创新“政校企”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模式探讨;中国工业数字化的远景、路径、策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与数字经济变革;文化科技的融合与数字文创经济创新发展等
■学制安排
学制1年(共20天计160学时),每月上课两天(周六、周日),缺课后补
■研修费用
49800元/人(包括学费、教材费、教务费、通讯录、书包、证书费和其他资源费。食宿交通自理)
■授课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学员管理
学员完成报名程序,有关资料即将转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备案,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学员信息库,对学员实行跟踪管理。
■证书授予
完成规定课程后颁发浙江大学结业证书(校长签发,浙江大学钢印),证书由浙江大学统一编号,可供单位及相关部门网上查询。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