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2+N”格局成型!国家技术转移一体化提速

发布日期:2020-12-10

       作为我国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重要“推手”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正加快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包括中关村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深圳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以及武汉、上海、西安、成都等区域中心在内的全国技术转移“2+N”体系布局业已成型。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求,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纵横联动、协同发展。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建设,重点推动各区域中心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目前,我国适应新形势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技术市场正在逐步发挥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科技部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科技主管部门将加强政策落实力度,系统谋划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市场化运营模式和体制机制建设。

  《2020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去年我国共签订技术合同484077项,成交额2239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和26.6%,提前完成“十三五”技术市场发展达2万亿元的目标。另外,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技术市场管理机构,800多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各类技术交易机构超过2万家。我国还有10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1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45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92家创新驿站。

  以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为例,按照科技部对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战略规划,要在全国构建“2+N”技术转移体系。“2”是指在中关村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在深圳市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N”是指在中部、东部、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建设大区域技术转移中心,打造链接国内外技术、金融、资本、人才和资源高效配置的国家技术转移大平台。目前,全国11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分别落地北京、深圳、武汉、上海、西安、成都、长春、福州、郑州、苏州、青岛。

  在业内专家看来,“十三五”时期,我国技术市场的重点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市场配置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能力,健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市场化服务,通过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全面推进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国技术市场大流通格局,有力支撑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0年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提出,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建设,重点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东部中心、南方中心、西南中心等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形成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骨干网络和区域枢纽。研究推动建设一批跨国别、专业性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有效增强我国技术要素市场对全球科技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

  “技术转移是科技成果转化并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经济区等国家重点区域面向“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形成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新格局,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以落地在成都的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为例,它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聚合西南科技产业优势,是技术转移转化和相关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目前其构建了“1+4+N”的西南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在电子信息、生物医疗、装备制造、农业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推广成果。”陈光说。

  山东省在发挥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全力打造技术转移“十”字走廊。依托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技术转移通道;围绕京沪、京九高铁沿线布局一批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德州-聊城-济南-泰安-济宁-菏泽-枣庄技术转移辐射轴,形成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跨区域技术转移走廊。

  除了地方外,一批示范性、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正加快布局高校。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期间,将依托高校培育建设百家左右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加强区域资源共享,打造多个区域中心,形成骨干网络,能够有效推动技术要素流动和技术成果转移,有助于深入推动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新格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建议,技术转移中心要与国家一系列的高新区、科技创新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技术生成、产生成果、成熟转移的生命链条,将技术与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各个技术转移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有的可依托高校建设完整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有的可借助发达的资本市场建设高效率的技术交易市场等。

延伸阅读

推荐课程: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科学内涵,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浙江智能物联网发展与智慧城市打造;互联网+共生共享共创共赢的逻辑与路径——宏观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科技创新“政校企”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模式探讨;中国工业数字化的远景、路径、策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与数字经济变革;文化科技的融合与数字文创经济创新发展等

学制安排
学制1年(共20天计160学时),每月上课两天(周六、周日),缺课后补
研修费用
49800元/人(包括学费、教材费、教务费、通讯录、书包、证书费和其他资源费。食宿交通自理
授课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学员管理
学员完成报名程序,有关资料即将转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备案,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学员信息库,对学员实行跟踪管理。
证书授予
完成规定课程后颁发浙江大学结业证书(校长签发,浙江大学钢印),证书由浙江大学统一编号,可供单位及相关部门网上查询。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发布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940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中国图书馆领导力”首期专题研修班(CLLFP)在浙大举办

“中国图书馆领导力”首期...

陕西省科协系统干部走进浙江大学培训学习

陕西省科协系统干部走进浙...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协会委托浙大举办专题培训班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协会...

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办的川渝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培训班在浙大开班

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办的川渝...

浙江省公安厅委托浙大举办大数据赋能暨“公安大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浙江省公安厅委托浙大举办...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