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从“精华”到“升华”:看新昌样板如何将诗路变现

2018-10-19
从班竹天姥门户出发,旧有鸟道可攀,着谢公屐拾级而上,登会墅岭,可遥望天姥主峰拨云尖,再穿过葱茏茂密的植被群落,登山回望,群山为小,蜿蜒俯伏。抬眼望去,远山黛黛,云霞明灭,这便是让李白抒怀唱咏,一展舒颜的天姥山了。
 
这座天姥山,坐落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新昌县,这个山水皆韵脚的诗意小城,也成为了“浙东唐诗之路”上璀璨的一站,451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505首壮丽诗篇,他们有的失意而来却乘兴而归,有的欣喜而来并长久停留,有的追寻先贤的足迹,有的在此实现自身的抱负……
 
理论学术研究赋予文化自信  持续30年提炼“浙东唐诗文化”
2018年1月25日,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好大花园建设,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
 
其中“浙东唐诗之路”就是由新昌县学者竺岳兵先生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结合自身对新昌及浙江本地文化的切身经验,并数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沿曹娥江、剡溪至新昌、天台等地考察,于1991年5月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同年,在竺岳兵的主持下,成立了全国首家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唐诗学术研究机构——新昌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民政字号50233784-2)。概念提出后,1993年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对“浙东唐诗之路”作了专题论证,并对其正式行文命名。
 
“新昌在‘浙东唐诗之路’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支撑,我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自信地说,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超越。”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哲文告诉记者,在政府层面,2012年正式成立了“唐诗之路研究中心”,挂靠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核定编制3名,隶属于新昌县文广局,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唐诗之路研究中心的日常运行和唐诗之路网站维护。
 
正是在浓郁的民间研究氛围下,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视,截至目前,新昌县的研究人员已经正式出版《剡溪——唐诗之路》《唐诗之路综论》、《唐诗之路唐诗总集》等专业著作14本,发表《李白行踪考异》、《“天姥即王母”补证》、《李白“移家东鲁”考》等相关研究论文400多篇,收集整理与浙东有关的唐诗1505首。累计拍摄制作《浙东唐诗之路专题片》、《国际学术讨论会·唐诗之路》、《小石佛怀古》等相关人文地理片30多部。
 
“精华段”到底精华在哪儿?水路、官道、驿铺历史印证可靠
“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唐代诗人多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走新昌的沃洲、天姥,过天台山石梁飞瀑。
 
“两晋时期有很多名仕隐居在新昌,包括王羲之、支遁和谢灵运等等,这是一个吸引唐朝诗人纷纷而来的极大原因。各种史料均有确切的证明和记载,并且新昌的各地地名都与诗词中所描写的场景相统一,所以新昌确确实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天姥山也是不可逾越的文化名山。”杨哲文如是说。
 
唐代盛行漫游之风,诗人行踪密集,诗歌数量众多的水、陆要道都可以称为唐诗之路。如唐代两京(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之间相隔上千里,有无数诗人在此间奔波,求取功名富贵;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诗歌数量也极为可观;天姥山麓的小城新昌,也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诗人往来,诗兴鼎盛的代表地,成为盛唐时期诗篇中难以磨灭的文化符号。
 
在竺岳兵先生的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新昌江是条古代航道,当年李白前往新昌(剡东)游历天姥山走的就是这条水路;李白的“嗓门”最大,但孟浩然写的诗最多,公元729年,孟浩然离开洛阳,往游吴越井留下诗篇《渡浙江问舟中人》“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便描写的是新昌;而与孟浩然几乎同时来到新昌的是“诗圣”杜甫,公元731年,他这样描述了游历的感想:“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白居易则对沃洲天姥偏爱有加,他曾漫游浙东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沃洲山禅院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在唐代,在水陆主要交通线上都设有驿铺,负责传递公文,接待来往官员食宿,这也成为了浙东唐诗之路的一大重要认证标准。新昌县宣传部副部长高雪军翻出了尚存的明代地图,就新昌而言,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建置“邮铺”云:县治西百余步有南明驿,南五十里有天姥驿,东六十里有皇渡驿,今皆无存。其铺递则县治西与公馆连墙,为市西铺,西十里为三溪铺,东十里为柘溪铺,又十里为小石佛铺,又十里为赤土铺,又十里为班竹铺,又十里为会墅铺,又十里为冷水铺,又十里为关岭铺。“记载共计为三驿九铺,这九个铺目前都已经找到了,并且其中有五个铺现在仍然留存,另外四个还需要进一步考证确切地点。”高雪军告诉记者,丰富的史料记载下,新昌足以称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中的精华。
 
产业先行 文化辉映现实 让诗中路转换为现实路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品牌的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以及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59.1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87亿元,增长104.45%。然而,因为唐诗之路古驿道的不确定性,新昌目前在点上景区的发展态势优于线上发展态势,为此,当务之急需要更充分地挖掘和弘扬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做透“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三篇文章,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下一步,新昌将首先明确挖掘“浙东唐诗之路”新昌精华段线路图,重点打造陆上唐诗之路(南岩寺—鼓山公园—大佛寺—谢公宿处—小石佛—桃源—班竹—会墅岭—横板桥—天姥山—关岭—天台)和水上唐诗之路(七星公园—拔茅—王泗州—后岸—央于—兰沿—长诏—沃洲湖—溪西—黄坛—茅洋—天台),对沿线遗迹挖掘、保护、修缮、开发,并且用各点所涉及到的唐诗典故、神话传说丰富沿线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其次,在文化研究上,新昌将进一步加大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原有研究社基础上,联合国内著名高校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研究院,设立专项资金,落实办公、研究等经费,并实施中青年研究人才培养计划。
 
无论是从实际项目的规划,还是从理论学术的研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打造产业之路,推进全域旅游。早在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包括大佛寺、沃洲湖、穿岩十九峰三大分区组成的“天姥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接下来,新昌县将结合全县旅游资源配置、地理区位、自然和人文环境,深入挖掘天姥山文化。并启动文创街区创建大行动,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动漫、戏曲、丝绸、大佛龙井等传统艺术和经典产业,重点做好白云文化创意街区、唐诗文化创意街区、茶文化创意街区等总体规划,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多面发展。
 
这座充满了诗韵的浙东小城,用最饱满的热情,持续不断地推进着“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规划、建设,一代代“唐诗之路”研究坚定的守护人、引路人、传承人,让柔软的诗句不断地被糅合进现实,用极大的热忱来复兴这条浙江境内的文化之路,升华它原有的含义,让诗路不仅兴盛在纸笔间,更兴旺在实景中。
 
(来源:浙江新闻官网)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1632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山西省委党校第23期省管干部赴浙江大学培训学习

山西省委党校第23期省管...

四川省人大干部赴浙大举办信访工作培训班

四川省人大干部赴浙大举办...

安徽省委组织部、生态环境厅委托浙大举办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专题培训班

安徽省委组织部、生态环境...

河北省工商联组织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来浙大培训学习

河北省工商联组织年轻一代...

天津市委党校与浙大共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研讨班

天津市委党校与浙大共办学...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