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暴露出了供应链的严重缺陷,包括制药和医疗用品行业。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和医院呼吸机的不足最为突出。为防止下次灾难发生时在这个问题上重蹈覆辙,各国政府应该考虑对提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进行压力测试,就像美国政府和欧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银行业进行的压力测试一样。这项测试应重点关注企业供应链的应变能力。
疫情蔓延期间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薄弱的全球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供应链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产品有效配置到低成本地区、在生产中实行准时制、保持低库存水平来降低成本。这些策略依赖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通常不考虑任何重大的干扰因素。
2011年日本汽车行业在经历地震和海啸重创后,早就发现这种策略并不总是有效。因此我们研究一种新方法,它可以让我们能以一种精密的方式来了解所面临的涉及不可能事件的风险。
我们的方法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恢复时间(TTR),即供应链中某个特定节点——某供应商设施、某配送中心或者某运输枢纽中断后完全恢复功能所需的时间。第二个要素是生存时间(TTS),即在某设施中断后供应链能够满足供需的最长持续时间。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每个衡量指标进行量化,企业就可以确定其从灾难中恢复的能力。比如,如果某特定设施的恢复时间大于生存时间,供应链将无法满足供需,除非存在预案。这种方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在财务上量化中断成本的途径,并为供应链中最关键的部分准备了缓解计划,而这一计划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这种方法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施的银行压力测试,该测试确保金融机构面临经济衰退等不利条件时,仍有足够资本维持运营和放贷。在美国,主要银行被要求评估他们安然度过基准线、不利状况和严重不利状况所需的资金。比如,银行可能需要模拟一个高失业率、房地产市场崩溃和经济放缓的环境。美联储每年都会告知银行使用哪些具体假设,以此提供压力测试的细节。
同样,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或集团应该要求,提供必需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报告他们应对破坏性事件的能力。这会鼓励他们设计更具应变能力的供应链。
至于医疗卫生领域,美国疾控中心(CDC)等政府机构可以带头与行业合作,制定标准和测试。当然,在设计标准和测试时,经济民族主义应该考虑进去,比如,各国在疫情期间奉行本国第一而阻碍商品在全球供应链的流动。
为关键行业的企业创建和实施压力测试具有可行性,这将有助于预防过去几个月内发生的产品短缺情况再次上演。
推荐课程:“十四五”时期的国际形势与开放走势;新时期“新基建”产业链招商引资模式选择;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全产业链发展;全球经贸格局变化下的企业供应链重构;智能制造时代下,如何构建研发、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平台;买断款的采销联动——鲜丰水果在全球的供应链、冷链物流、采销协同方面经验介绍;全球价值链变化下未来产业的布局方向与战略设计;经济新“风口”下高端价值链布局发展等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