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培训学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浙大培训基地

0571-86971085
88273072

“行走的思政课——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在浙江大学启动

发布日期:2023-11-2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1月23日上午,“行走的思政课——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动。来自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枫桥经验纪念馆和陈望道纪念馆的众多优秀讲解员和思政课学生300余人参加活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干部王舒合,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出席启动仪式。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南湖革命纪念馆签署“大思政课”结对共建协议。

       朱慧表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已经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将浙江的革命文物引入思政课堂,让同学们与革命文物面对面,有助于同学们零距离的了解革命故事,体会革命记忆,领悟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杨建武表示,革命文物大思政课是红色文化资源走进校园的有益探索,全省革命文物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应进一步推进馆校协,做好资源共享整合、人员互通互学、形式创新创造,把博物馆这一写在大地上的课本学习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见人、见物、见精神。

       启动仪式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治文教授以《红船·红船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为题,正式开启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大思政课”课程。他以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语言解答了“为什么是南湖红船”“南湖‘红船’会议究竟是哪一天召开的”“‘红船精神’是怎么提出来的”以及“‘红船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是什么”四个问题。

       来自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宣讲小分队成员郑皓、富稚钧、杨雯茜、赵洋、张楚燕分别表演了情景剧《听王会悟讲“一大”故事》、红色故事《守护共产党宣言》、《写给陈延年的一封信》和微党课《让世界倾听“嘉”音》、《开往幸福的101》;来自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徐䶮恺、张漫兮分别表演了红色故事《冲破黑暗的声音》、《一封用生命传递的遗书》;来自枫桥经验纪念馆的讲解员孟柳霞带来了微党课《薪火相传,这里“枫”景正好》;来自陈望道纪念馆的讲解员宋露楠带来了微党课《大道之行 “道”见义乌》。形式多样的思政情景剧、红色故事和微党课,给同学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协同建设的革命文物研究机构,中心致力革命文物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工作,积极探索发挥革命文物的思政育人作用,制定了“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工作方案,举办“行走的思政课——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启动仪式”标志着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举办的“革命文物大思政课”正式启动。下一步,浙江大学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为载体,协同推进“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建设,推动革命文物走进高校、走进社会、走入社区,发挥革命文物铸魂育人、涵培精神的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功能。

       活动由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承办。

延伸阅读
推荐课程:大格局与烟火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介入社会;全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及政策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何发掘和梳理高校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立德树人使命与德育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思政课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基于大学生社会调查工作室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回顾与前瞻等
 
(来源:浙江大学)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发布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浙大培训 5275
浙大干部培训 分享

新闻分类

重点开班

MORE+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在浙大举办“国培计划”研修班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在...

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讨班

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20...

湖北省基层卫生协会在浙大举办领军人才培训班

湖北省基层卫生协会在浙大...

浙江省委统战部(省侨办)委托浙大举办侨商青年企业家研修班

浙江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在浙大举办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民政厅...

FOLLOW US @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