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浙江大学高端培训 >> 培训简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市、区)党政正职专业能力浙江大学培训班-项目回顾

更新日期:2019-10-22 访问次数:4779次
       由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市、区)党政正职专业能力培训班(第1期)于7月19日—24日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展开了为期6天的培训,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市、区的24位县(市、区)党政正职干部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班合影 
 
       广西的发展到了新的历史关口,要切实增强自治区发展、提高干部履职能力的责任感和急迫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曾凯强调,干部队伍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县(市、区)党政正职更是中坚中的中坚,“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县(市、区)党政正职队伍的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壮美广西各项事业的推进。 
 
       本期培训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批示,以提高党政正职专业能力为目标,采取“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分段式培训模式。在浙江大学培训期间,紧扣乡村振兴、园区建设(产业招商)、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新型城镇化、生态经济建设5个子专题,以课堂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员了解、借鉴浙江经验,并辅以行动学习,就具体问题讨论对策和措施,理清发展思路,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本领。 
 
一、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分段式培训 
 
       本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市、区)党政正职专业能力培训班采取“区内+区外”的分段式培训模式,牢牢依托自治区委党校专业优势和浙江大学综合优势,充分发挥浙江“三个地”的优势,力求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在培训阶段上,学员首先在自治区委党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再赴浙江大学进行经济、社会等领域专题学习,最后返回自治区委党校对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分段式培训,浙江大学与自治区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党性修养、前沿视野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下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学员在浙江大学听课学习 
 
       党校和高校结合的分段式培训,依托浙江大学的学科、人才、科研等综合优势,就生态经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县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浙江大学作为2009年中组部在全国设立的首批13家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2009年11月,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工作座谈会就在浙江大学召开。201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和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署运行。十年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依托学院专业化队伍,高水平服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后承办了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文旅部等国家部委和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西等省(市、区)委组织部委托的系列重点班,以训前调研、方案制定、课程研发、质量保障、训后服务等全链条的专业性,和办学理念、运行机制、职业队伍、办学条件等全环境的支持保障,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要“完善需求调研制度。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突出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把需求调研贯穿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为精准把握培训需求,摸清哪些问题是学员关心的、是基层亟需破解的,本次培训班在需求确认阶段开展了三轮需求调研。第一轮通过问卷调查,征集学员面上意见,整理问题清单;第二轮通过个人访谈,就整理出来的问题清单,深入听取学员意见;第三轮是通过集体研讨,将问题和培训内容与相关厅局、培训机构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对200多个县(市、区)党政正职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与十余位县委书记、县长开展深入访谈,本次培训最终确定了比较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县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的5个培训子专题,包括乡村振兴、园区建设(产业招商)、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新型城镇化、生态经济建设等内容。 
需求调查表、需求汇总表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双一流大学综合优势,依托浙江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师资力量,整合社会多方的办学资源,高质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一是在课程安排方面,发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学院根据班级前期调研的5个子专题,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实践”“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总部经济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学院精心打磨设计的课程。授课教师既有专家学者,又有政府官员,力求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给予学员全方位的启发。例如邀请了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为学员讲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浙江城镇化2.0”。王国平从坚持“美好生活”目标定位、坚持城市群主体形态、坚持“两轮驱动”发展路径、坚持城市国际化发展导向、坚持“四化同步”、坚持“XOD+PPP+EPC”发展模式、坚持“六高”方针七大方面求得新突破入手,指出广西应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快中求好”向“好中求快”转变,加快打造2.0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在互动问答环节,王国平就广西各县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作了详尽解答。 
 
 
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为学员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浙江城镇化2.0”专题授课 
 
       二是在课程设计上,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注重参与性和启发性。教师授课结合学科前沿理论与社会生动实践,引导学员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就问题作出判断,探讨理论与案例所反映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通过关注宏观政策形势、聚焦微观事例分析,启发学员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促进“知”与“行”相结合,将问题悟深悟透。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高度重视专业性,依据委托方培训需求和调研子专题,华南区培训部广西项目组全体老师与区域教学岗老师进行专业化的课程设计,设计方案依次经培训部分管教学工作主任、学院教学管理与服务部、分管副院长的审核把关与确认,按照课程模块、授课老师学术研究方向等细化指标,为班级学员量身定制课程方案。为提升讲课的针对性,在培训班来到浙江大学之前,继续教育学院广西组负责人会依次向授课老师介绍整体项目背景、学员组成和具体培训需求,确保课程内容让学员有收获。 
 
二、发挥区域优势,实施现场教学 
 
       新时代的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民营经济、“互联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大港、文化软实力、城乡协调发展等“七张名片”展现了全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曾凯在培训动员讲话中指出,本次培训组织大家到浙江,是为了近距离观察沿海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沉浸式感受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担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为充分发挥浙江的区域优势,本次培训以课堂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紧扣生态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园区建设(产业招商)等专题,分别安排赴5个现场教学点进行观摩。上午课堂授课,下午进行相关专题的现场考察,学员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亲赴现场观摩实践、互动交流,通过课堂和现场对同一专题进行研究,促进学员将理论知识与沉浸式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学思践悟的结合,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习和借鉴浙江经验。 
 
       现场教学的组织实施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浙江“三个地”优势,继续教育学院设立了现场教学部,负责研究制定现场教学相关规章制度,开展现场教学点的开发、维护、教案编撰和考核评估,审核现场教学计划等。在现场教学工作设计、审核阶段,学院注重现场教学点选择的针对性,以地区战略发展布局和培训主题需要为依据,并结合特色产业、优势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对现场教学点进行遴选。在现场教学开展之前,一方面对教学流程设计、现场教学资源、教学运营管理等具体信息进行再三核实,并做好备选预案,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一方面提前将项目背景资料发送至现场教学团队,帮助提高教学讲解的针对性;同时提前为学员发放有关现场教学点的背景资料,帮助学员带着问题考察。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提升考察实效,将观摩、讲解、问答与座谈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员在提升参与度和互动性的基础上,对教学点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治理举措有深入了解,确保学员明晰思路,汲取先进经验,并能够将之借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员在馒头山社区开展现场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秉着为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发展经验的出发点,本次培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浙江城镇化2.0”等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课堂讲授之余,先后安排学员前往安吉美丽乡村和柯桥棠棣村进行现场考察,调研具体做法。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到2015年,省内已全面消除农村贫困现象,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6:1,为全国各省(区)中最低。安吉美丽乡村和柯桥棠棣村便是体现乡村振兴战略浙江实践、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典型和示范。 
 
学员在安吉余村和碧门村开展现场教学
 
       安吉余村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在安吉美丽乡村的现场教学环节中,学员跟随者讲解老师,在文化展示长廊追溯了安吉余村在“两山”理论和“千万工程”指引下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主题座谈中,通过对话交流,深入了解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举措。安吉县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围绕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道路联网工程、“十万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农村医疗服务站、建筑节能、危房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花卉苗木、蚕桑、白茶、高山蔬菜、笋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畜禽和现代家庭工业等特色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学员们在现场教学中纷纷表示,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美景和生态优势,与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相似的基础,如何学习安吉经验,亟待思考与付诸实践。学员们认为,本次现场教学通过讲解观摩环节讲清理念,通过座谈环节调研做法,有利于自己在政策和举措两个层面全面了解浙江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做法,对广西的乡村建设提供思路和启示。 
 
上世纪90年代的余村曾是浙江安吉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矿山的开采导致村内环境污染,粉尘蔽日(资料图) 
 
美丽乡村建设让安吉余村焕然一新 
 
       此外,还安排学员前往馒头山社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实地考察城中村改造、产业园区规划、管理、招商引资以及“最多跑一次”的行政审批改革。学员、田阳县委书记韦正业表示,从课堂学习到参观互动,处处可感受到浙江发展“七张名片”之实力与魅力,他将浙江经验的亮点总结为“理念观念全面领先、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人文环境氛围良好、服务成全意识一流、人人处处全面发展”,表达了自己的培训感受。 
 
学员在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和下沙经济开发区开展现场教学 
 
三、发挥问题导向,开展行动学习
 
       本期培训班从学员实际需求出发,发挥问题导向,开展结构化研讨,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行动学习+”版,让学员带着现实问题来,带着行动计划走。 
 
       近年来,结构化研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干部教育培训中。这种研讨方式通过“结构化”设计,将学员思维的不同阶段划开,克服了综合性思维的影响;用“建设性”的强制规定,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思想,使讨论始终保持正向。结构化研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一项教学模式创新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其开放的对话形式与平等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强化学员的参与程度,打破被动式的单向教学,实现“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模式,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效果;二是研讨主题来自学员,解决的是学员最关心、实际工作中亟待解答的问题,有的放矢,既能激发学员潜能,又能为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三是有利于学员思维方式的转化,在研讨过程中能够构建起经验共享的学习模式,学员之间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可以激发出学员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学院自2017年在中组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研讨班中引入结构化研讨以来,已在近三年的各类型培训班次中陆续实践,在全院范围内推广采用研讨式教学,不断优化研讨教学方式,并通过开展内训帮助学院项目主任、班主任成为助力研讨顺利开展的催化师,进一步提升了继续教育学院的研讨教学专业化水平。 
 
       本次培训按照“聚焦问题、补充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集体解决问题、实际行动”的框架,根据生态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和园区建设三个专题将学员分成“共进队”“振兴队”“绿之梦队”三组,开展分组研讨,分析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学员在课程开始之前根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列出问题清单,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在补充专业知识、考察浙江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结构化研讨,集体解决问题,就问题清单提出相应对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培训力求通过结构化研讨的形式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强弱项、补短板,提出解决方案。共进队的学员在培训前列出的问题清单紧扣“规划与招商”这两个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几大难点,包括缺乏省市统筹下的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难,园区建设用地难,园区经营、管理、科研、技术人才引进难,以及营商环境和招商政策不优等问题。 
 
结构化研讨课堂现场 
 
       就营商环境的改善而言,产业园区是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而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关键因素。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强调“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软环境’上有新突破”。共进队的学员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讨之前,学员们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讲授的课程“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课中,学习了老师立足全球视野,总结出的打造营商环境的三条成功路径:一是新加坡式“大政府”高效管控路径;二是香港式“小政府”自由开放路径;三是爱尔兰式“需求引导”路径。杭州经济开发区的现场教学则展示了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以降本减负、“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等为突破口,持续不断改善浙江省的企业营商环境。学员经过一系列回顾和讨论,结合广西实际,对此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案,并与全班分享:一是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二是建立园区投资负面清单;三是构建园区建设考评机制;四是制定差异化招商引资特殊政策,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 
 
       培训以融合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研讨方式,开展行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从问题到理论,从理论到对策的深入学习。结合后续回到广西的工作实践,最终实现对策到实践的转化。 
 
【结语】 
 
       广西与浙江大学渊源深厚,1938年,浙江大学校歌就诞生于广西宜山。在浙大西迁过程中,广西人民给予了浙大师生许多无私的帮助。今年7月,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赴广西出席2019年广西定向选调生及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和浙江大学在桂选调生座谈会并指出,广西是浙大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和永远的精神家园。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众多领域不断加强与广西的合作。在桂选调生以“小龙虾书记”王治校友为代表,稳稳扎根“第二故乡”干事创业,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2019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先后承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专题研讨班”“广西老干部工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培训班”“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广西社会科学院干部‘增强四力’专题培训班”等重要班次,为广西各系统、各领域发展提供了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本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市、区)党政正职专业能力培训班学员来到浙大培训,再一次加深了双方的联系,深刻把握当前广西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学员返回广西后,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力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为广西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文由浙江大学培训官网整理编辑